852 各就各位-《科技传承》


    第(2/3)页

    所以先远征一号要做的是计算出绕日轨道与木星轨道最近同时又暂时远离木星的一个交叉点,到达距离地球足够安全的某个位置后,启动空间折叠技术,将出口设定在预先计算好的交叉点附近,然后计算木星在轨道上的大概位置,小心翼翼的到达木星附近,然后派出小型战舰,放出各种观察装置,如果有需要还可能派遣登6舰到木星系统附近的卫星上收集各种资料。为了应对木星的这种强辐射环境,这些装备还必须带有强大的辐射屏蔽装置。

    木星之旅大概预计需要地球时间两周,其中一周用于赶路,一周时间则停留在木星系统内部,进行各项科研活动。

    这些时间都是不能省的。

    远征一号是为了帮助地球人类寻找新的宜居点,虽然说这次太阳系内之旅只是为了试车,但是这个试车可不仅仅只是包含了对远征一号本身进行长途旅行的检测,更包含了对于舰载的各种设备,以及巨舰内部各种型号舰艇实战能力进行检测,当然顺带着的各项科研也是必不可少的。用华夏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来都来了,总不能什么都不干就转身走人吧?

    更别提还有科学家一直怀疑木卫系统中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宜居星球,比如正在舰上工作的德国天文学家威廉·克莱斯,有了这次木星系统实地旅行的机会,不让这些科学家收集足够的样本,远征一号上的科研部指不准会有暴动的可能。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指挥大厅内的一众人们需要操心的了。

    在远征一号高行驶过程中,是不会将外层的各种战舰放出去的,主要是因为这些战舰无法独立承受空间折叠后带来的庞大压力。换而言之,这些停泊在远征一号外层的舰艇都不具备远距离航行的能力,只能依靠远征一号来长途航行。

    可以将远征一号看成一艘巨型的航母,只不过这艘航母不是巡游在海面上,而是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舰艇上众人的假期了。

    除了少数人还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外,大部人都处于休闲状态。当然,即便是这种半休闲状态,每天还是需要完成各种训练活动的。当然,今天是个例外,航的日子,无数人聚集在生活区中心广场的大屏幕旁,观看着舰艇外一切。

    其实这些景色大家并不陌生,在《星空战记》这款游戏中,大家都有坐在宇宙飞船中远航的经历,但毕竟今天他们看到的是现实中的宇宙。

    随着加状态的完成,内部引擎受到节流调感应装置的控制,让飞船变得更为平稳。其实即便是颠簸,生活区的感受也是很轻微的,毕竟远征一号太大了,大到像是一个移动中的中型城市。

    虚拟屏幕中,朝向太阳一边的飞船外层金属板已经展开,正肆意的吸收着光热,同步转化成能量储存在后备能源系统中,射的光茫看上去像是白热的金属在肆意燃烧,而另一边则是无边的黑暗,当然,黑暗中肯定隐藏着无数的星星,只是从这个角度无法看到而已。

    两架装载着T658型监听探测器的小型卫星被悄无声息的放了出去,这些监听器就好像一个坐标定位仪,在空旷的空间中,它们将沿着固定的轨道运动,自带的电磁波探测系统将自动记录分析来自于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更远宇宙的各种宇宙射线、x射线,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的各种奇异景象,然后通过定时的量子传讯将这些信息自动同步到远征一号上。

    它们既是远征一号的眼睛,同时也是漫长宇宙之旅上的坐标,直到寿命耗尽,或者因为各种意外被毁灭,否则它将一直工作下去,源源不断的为远征一号提供无数的信息,在未来帮助这艘巨舰从各个角度去探索星图。

    同型号的探测设备很多,是以百万为单位来计算,巨舰上还有专门生产这种设备的产线,只是现在距离地球还并不远,所以不需要放出太多这种小型探测仪,放出的这两台与其说是为了探测,不如说是为了检验这些产品的性能,获得更多的参数。

    等到了并不熟悉的星空,这种探测器就能派上大用场了。只有不计成本的大规模投放,才能获得更为详尽的各种宇宙参数,而这些参数对于未来的宇宙远航极为重要。如果这些探测器足够幸运,说不定还能坚持到下一代人类宇宙远航飞船的到来,那个时候这些放出的探测器定时放射的信号可就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一般,可以为后来者指引正确方向。

    相隔指挥大厅十米之遥的另一个满载各种电子设备大厅内,数百操作人员正在各自的操作台前校对着探测器的各项参数。

    这里是星图绘制室。

    为了让这些探测器尽可能的生存更长时间,各种应急程序设置必须要精益求精。同时这个大厅还要负责处理未来无数类似探测器经过量子脑分析后回馈的各种数据,在根据指挥舱星图测绘员给出的数据,制作精度极高,甚至能够还原某个区域星球运行常态的动态精确星图。随后通过量子脑的计算跟验证后,进行存储、备份、并回地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