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第六百九十二章-《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第(2/3)页

    “若是她自己想去呢?”

    男子愣了愣:“她一个深闺大小姐,去做托儿做什么?再说,苏大人乃名儒,她想去就由着她去?”

    老妇冷着脸道:“苏韬嫡长女自小长在京城,苏老翰林惯着、荣国府拿银钱捧着,活得比公主还自在。连她老子手里都没有火.枪,她竟有;还敢爬在府衙屋顶上。这个胆儿、这个性子,苏韬是管不了的。打从她到荆州苏韬就管不了。荆州回来的人你不是见过了?不知道她如何退的婚?”

    男子面上飞过一丝心虚:“荆州邓家那婚事……不是说八字不合?”

    “啪!”老妇拍案,淡淡的说:“你没亲见荆州回来的人。”

    男子垂头不敢言语。老妇指了他半日,长叹一声:“罢了……”男子头愈垂得低。老妇摇头道,“回去召那人见见,问问清楚苏家大小姐究竟怎么退婚的。言和若是当真爱上人家了……”男子连连点头。老妇思忖片刻,“张大官人买了雏龙斋?”

    男子微怔了一瞬,立时答道:“是。”

    “对面的锦绣满堂谁买了?”

    “罗泰平亲自拍的锦绣满堂。”

    老妇点点头:“你亲去罗家送份厚礼,不拘多少钱把锦绣满堂买下来,给言和经营。”男子觑了老妇一眼。老妇道,“苏大小姐那般人物儿,婚事必是自己做主的。言和有本事自己求去,没本事便罢了。”

    男子又说:“侄儿瞧着,柳大官人显见对刘……苏大小姐有意。”

    老妇道:“人家武艺、家世、心思皆强似他。咱们家里纵想帮着、帮不了他什么。言和想要什么都给他。”她微笑道,“女人心思不好猜。万一他成了呢?”

    男子立时道:“那姓柳的什么来历?”

    “我老婆子哪里知道。”老妇道,“横竖家里有眼力价儿。不论什么家世,都比言和强。”男子悄然一叹。老妇又道,“告诉言和,‘张大官人’是苏韬太太的娘家侄女。”男子眼神动了动,垂头应了。

    男子告辞离去。次日上午他又赶了回来,告诉老妇:“谢家好生心急。打今日起,满城的米店翻高十倍价了。”

    老妇正吃茶点呢,笑道:“不是心急。拖的日子越长,苏家越好应付、谢家越难滋事。”乃思忖片刻道,“把咱们的粮食预备好了,略等等。”

    男子道:“言和的意思是,这会子就把粮食取出来,帮苏大人一手。”

    老妇悠然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钢须用在刀刃上。这会子寻常百姓米缸里都还有余米。等几日,百姓躁了、有人上官府门前闹了、吴国福建两广的运粮车还没来,咱们再出手。”男子迟疑了半晌,终于应“是”。

    下午,苏澄打了几个人过去雏龙斋清理铺面。对面那锦绣满堂来了个小伙计,说是自家新东家有急事求见张东家一面。苏韬正与贾琮等人商议如何应对米价飞涨,苏澄顶着她老子杀人般的眼刀硬生生坐在陈瑞锦身旁。听说对面的东家求见,怔了怔:“对面那个东家,是个姓罗的老头儿?”

    柳小七忙说:“那人一瞧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别去!咱们商议要紧事呢。”

    来人道:“人家说了,他们东家从罗家手里把铺子盘下来的,上午才刚办好的文书。”

    陈瑞锦道:“这个显见是故意想买在你铺子对面了。”

    贾琮道:“既然这么着,怎么拍卖的时候不买呢?”乃命人去查今儿上午可有人来办锦绣满堂的过户文书。

    一时典吏过来回到:“今儿上午巳时五刻,有罗、劳两家来办文书。罗家昨日刚拍了朱紫街的锦绣满堂,今儿就转卖给了劳家。”

    贾琮问道:“这两家什么来历?”

    苏韬道:“都是本地乡绅,昨儿都拍了铺子。劳家比罗家大得多,极有民望。市井传言劳家在京中有大官亲戚,只没人知道究竟是哪家,他们也从不曾仗什么势。”他顿了顿,“他们家若肯帮我倒是极好的好事。”

    贾琮摸摸下巴:“这个生意做得古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