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殿答题(二)-《公子非公》


    第(2/3)页

    “好。”她微微颔首,指尖抚过九曲明珠,对皇帝赞叹的眼神视而不见,却是道:“启禀皇上,《礼记·曲礼上》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既然两国使者都有助兴表演,臣也想出两个问题助助兴。”

    如今面子已经被扳回,皇帝心中大悦,何况苏闲这是要刁难对方,涨涨夜啸的威风,他求之不得,遂高声道:“准!”

    苏闲露出和善的笑容,凤眸精光闪烁,缓缓道:“请二位使臣以及在场的大人听好了,某处院子中放着许多根大小和粗细相同的圆木,如何能分辨出那头

    木,如何能分辨出那头是树根,哪头又是树梢呢?”

    在座的都是为官者,大多出身官宦世家,心神俱在政事。清官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为百姓办事上,贪官主要考虑如何敛财但不被发现,而中庸者则考虑如何在暗流中保全自己,几乎没人会去关心这种问题,何况木材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鲜有人考虑这些,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出的太狡诈。

    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几道夹杂淡淡杀意和妒意的视线落在苏闲身上,她眼角余光扫去,发现皇后娘娘有些咬牙切齿的看着她,丞相大人目光如利剑,似要穿透她,安茯则如黑暗中的蝙蝠,阴冷的眼神四淬了毒,她不由耸耸肩,如今安荼的目的达成,她成功变为几人的攻击对象,幸而现在她明面上是皇帝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对她下手。

    一盏茶的功夫过去,依旧无人回答,她轻咳两声,端起茶杯啜口茶水,蹙眉道:“竟无人能答么?莫非这个问题太简单,诸位觉得若是回答会辱没了智商?”

    她一眼看到面沉如水的丞相,故意道:“丞相大人,身为百官之首,做个表率可好?”

    丞相心里怒火中烧,恨不得拿小刀插她几下,原本朝中属他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知今日突然冒出个尚书令,虽然名义上不如他官职高,但却分去他很大的实权,更是在宴会上大出风彩,在众位同僚面前狠狠压他一头,皇帝恐怕现在十分倚重这位尚书令,万一诸葛琅琊支持其他皇子,将不利于安茯巩固太子之位,他眼下还不能同对方闹翻。

    思及此,丞相强压怒气,扯出抹笑容道:“并非我不愿回答,而是诸葛大人的问题刁钻,我实在不知答案。”

    “原来如此,下官还以为丞相大人不喜我,所以故意疏远我,看来是下官心思狭隘,思虑过多了。”她不怀好意,一番话让文武百官知道她虽今日刚上任,却不是好惹的,连丞相都需给她三分薄面。

    安荼目光温柔的裹着苏闲,唇边笑意深深,眼含无奈,这个机灵的姑娘真是时刻都不允许自己受委屈,伶牙俐齿得很,她故意创造机会让他展露风采,他又岂能辜负她一番心意,遂道:“分辨圆木的树根和树梢,可用顾流放本法,将两头一样粗细的圆木,顺着水流放入水中,由于树根那头比较结实,会率先顺流向下漂去,如此,前端便是树根,后面即是树梢。”

    “朔王爷说的没错,不愧是当年的神童,这么多年没有泯然众人矣,实属不易。”苏闲并未有多余的夸赞,经过宴会这几次长久的沉默,皇帝早该看透了朝堂众臣的能力,心中该是求贤若渴的,而安荼今日的表现恰到好处,不会急功近利,也不会平庸无奇,老皇帝肯定有了打算,剩下的事就交由安荼自己处理。

    “承蒙诸葛大人谬赞,本王受之有愧。”安荼看她一本正经的模样,心中强忍笑意,淡淡道。

    苏闲恍如不察,继续道:“最后一个问题,有位李姓男子向一位年长的讼师求学,希望学习如何做讼师,双方定下约定,待男子学成后,第一次官司若是赢了,就将得到的钱财全部送于老讼师,但男子学成后迟迟不打官司,老讼师得不到钱财,便到衙门状告男子,若是老讼师赢了,那就该得到钱财,如果诸位是县官,该如何审判呢?”

    大殿内这次并没有沉默,而是讨论的热火朝天,甚至高坐上首的皇帝和皇后都在小声探讨,群臣精神振奋,唇枪舌战吵个不停,集英殿自建成以来首次这般热闹。

    一个时辰过去,未得到确切的答案,苏闲自始至终端身正坐,冷眼作壁上观,食指大动低头用膳。

    “诸葛爱卿,你就公布答案吧。”皇帝被吵吵闹闹的氛围弄得头昏脑胀,尤其是身侧的皇后娘娘总是问东问西,令他心烦不已。

    “是。”苏闲放下筷子,微微一笑道:“众位都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吧,它被称为悖论,从哪方面看来貌似都是合理的。诸位大概有两点困惑:首先,从老讼师来说,他认为若是学生赢了官司,依照约定该给他钱财,但如果学生输了,依照律法的判定,学生仍旧该给他钱财;其次,从学生来说,若官司他赢了,按照律法他不该给老师钱财,若输了,依照他与老师先前的约定,仍然不需交付钱财。”

    狮冥国使臣兴致勃勃,好奇道:“那到底该如何判决呢?”

    她眸子转了转,笑意深深,“若我是县官,便会以扰乱公堂罪将二人赶出去,让他们自行解决去,毕竟二人各有理由,清官难断家务事,非必要时候还是不插手为妙。”

    看众人面色各异,她知道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心服口服,又继续说道:“《道德经·观妙章》曾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老子认为学无益,烦恼会随着学识的累积而增加,只有放弃一切可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百姓才能回归没有罪恶的淳朴。”

    “扬雄曾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经学习,尤如玉石不琢,何以取其质?墨子亦在《墨子·经下》和《墨子·经说下》评击”学无益“的说法,学之益也,说在诽者……学也,以为不知学之无益也。放告之也。是使知学之无益也,是教也。以学为无益也,教,悖!”安

    ,悖!”安荼坐在桌边啜饮茶水,忽然接过苏闲的话,风轻云淡道。

    “朔王爷所言极是,竟与我不谋而合。下官所说的问题与儒道两家探讨的‘学无益’有异曲同工之妙,诸位都是熟读儒道经典的人,该明白才是。”
    第(2/3)页